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征程中,天长市秦栏镇积极探索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本地化路径,创新形成“主动作为、摸排前移、闭环回访、法理融合”四步工作法,将矛盾化解在萌芽、解决在基层。2025年以来,全镇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2件,调处成功率100%,实现矛盾纠纷的“事心双解”。
主动作为:力量下沉,疏通治理“末梢神经”
“基层干部不仅要‘等事上门’,更要‘找事上门’。”这是秦栏镇基层治理的共识。新民村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某电子厂存在劳资纠纷隐患,立即联合工会介入,最终促成企业与员工达成和解协议,避免了群体性事件。
针对农村地区“家丑不外扬”的传统观念,秦栏镇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,主动上报真实矛盾。推出“矛盾线索卡”,由网格员逐户发放。2025年,官桥社区网格员通过“矛盾线索卡”反映的问题主动发现线索,成功化解一起持续三年的宅基地纠纷,被群众称为“家门口的和事佬”。
摸排前移:双轨并行,织密源头“防控网”
秦栏镇在“望闻问切跟保”六步调解法的基础上,“防治未病”,将矛盾排查关口前移。构建“网格走访+线上直报”双轨机制,源头预防。依托“一村一辅警”走访、14个村(社区)“警民议事群”及24小时接警,实现“群众线上点单、干部线下接单”。居民反映“小区有人打架”,民警5分钟内到场处置,消弭冲突。群内定期发布便民服务,保持联系,防患未然。2025年,通过走访、接警现场处置矛盾80余起,通报重点警情6起,源头化解成效显著。
近年来,各村(社区)通过设立“扁鹊切脉箱”(匿名意见箱)收集线索,化解土地纠纷10余起,调解成功率达98%。“有问题找社区、找政府,能得到妥善解决。”花园村居民王某说道。
闭环回访:一站到底,确保案结“事了心宁”
综治中心对当场化解的矛盾,建立台账,做到即时登记。对未彻底化解或存风险矛盾,坚持源头治理,按风险等级分类管理,实施跟踪回访,动态反馈,形成“登记-分类-回访-反馈”闭环。“通过定期回访纠纷当事人,了解当前情况,确保问题彻底化解,修复社会关系。”寿昌社区综治专干表示。
张某与王某的芯片货款纠纷经法庭调解达成协议,在人大代表协助下当场结清货款,双方纠纷化解。“我们不仅要化解矛盾,更要促成和谐。”秦栏法庭庭长介绍,2025年,通过回访巩固调解成果的案件达30余起。
法理融合:孝爱润心,激活善治“新动能”
作为“朱寿昌弃官寻母”故事发源地,秦栏镇深度融合千年孝文化与现代法治,打造“孝爱调解”品牌。在刘某与储某轻伤害案中,检察官以“二十四孝”典故切入,结合《民法典》释法说理,促成和解,被写入2025年安徽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。“秦栏解法”不仅有效化解了邻里纠纷,也深度融入了劳动关系等专业领域的矛盾调处中。在劳动争议领域,创新“调解+仲裁”衔接机制,处置周期从45天缩至7个工作日。2025年,镇劳动调解室运用支付令绿色通道,成功化解三起企业欠薪纠纷,涉资超百万元。“当《孝经》遇上《工伤保险条例》,传统美德正转化为治理柔性力量。”镇劳动仲裁部门负责人说。
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治理”,从“单打独斗”迈向“多元共治”,秦栏镇以“四步工作法”为核心,坚持法治为纲、机制为要、文化为魂,用心编织基层平安网,成功推动矛盾化解从“案结事了”向“事心双解”深刻转变。
正如秦栏镇党委书记所言:“我们的目标,是让群众在每一次矛盾化解中,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温度、治理的精度、文化的厚度。”未来,秦栏镇将继续深化完善,为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、法治安徽贡献基层智慧与力量。
(秦栏镇 钱文艺)
上一篇:冶山镇:铁血铸青春 镇武装部全力保障关塘中学2025届新生军训…[ 08-07 ] 下一篇:张铺初中:党员送教暖童心 暑期关爱显担当[ 08-14 ]
主办单位: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 承办:天长市党员教育中心 皖ICP备0700665号 联系电话:0550-7770830 邮箱:tcxfw2012@163.com
技术支持:安徽网狐科技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