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,天长市千秋街道同心社区坚持党建引领,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,创新打造“四心”服务体系,通过“红色影院聚民心、跨城服务暖民心、精准帮扶贴民心、矛盾调解安民心”的工作实践,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社区治理新路径。
一、红色文化浸润,打造精神共富新阵地
社区党委深挖红色资源,创新打造“民生红色影院”文化品牌。采取“1+3+N”运作模式:以每周二固定放映日为载体,整合社区工作者、联合党委、志愿者三方力量,开展电影放映、政策宣传、便民服务等多元活动。截至目前,已巡回放映《金刚川》等主旋律影片18场,覆盖居民700余人次,同步开展反诈宣传18场次,健康义诊等服务6场次。
“我们不仅是在放电影,更是在搭建居民情感交流的平台。”同心社区党委书记介绍。通过露天电影这一传统形式,既唤起了中老年群体的集体记忆,又为年轻家庭创造了亲子互动空间,实现文化惠民“零距离”。
二、便民服务升级,构建异地养老新样板
针对辖区异地养老群体增多的现状,社区推出“异地同城”服务计划。建立“一卡一档一专员”工作机制:为每位外来老人建立服务档案,配备专属网格员,提供从居住证办理到公交卡申领的全程代办服务。72岁的合肥籍老人植某在网格员帮助下,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全部手续办理。
同时,社区打造的“夕阳不老情”特色项目为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。项目依托社区老年人活动室,设有棋牌室、报刊阅览室、社区大舞台等文娱设施,以及日间照料中心、老年人饭堂等养老设施。截至目前,该项目已开展活动50余场,组织志愿者160余人次,累计服务时长超650小时,惠及老人1000余人次。
三、精准帮扶施策,织密特殊群体保障网
“这馅饼您留着,您的心意我们收下了!”汇泽佳苑社区网格员在走访特殊的困难高龄老人武爷爷家时,面对老人热情递来的自制馅饼,既坚守工作纪律,又用暖心话语化解了可能的误会。这一温馨场景,生动展现了社区创新实施的困难家庭帮扶机制成效。
社区针对困难家庭实施分级分类帮扶。特别是对特困家庭,实施“五个一”精准帮扶模式:为每户配备一名结对干部、制定一份个性化帮扶方案、坚持每月一次上门走访、建立一个24小时应急联系渠道、完善一套动态跟踪评估机制。
截至目前,社区已有4户特殊困难家庭被纳入这一动态管理服务体系。通过制度化、规范化的帮扶措施,既守住了纪律底线,又送去了暖心关怀,实现了基层治理“刚柔并济”的良好效果。
四、多元协同共治,创新矛盾调解新机制
面对居民楼内家庭作坊扰民这一治理难题,社区创立“网格吹哨、部门报到”联动机制。在玩具作坊噪音纠纷调解中,网格管理站牵头,联合市场监管、环保等部门,经过3轮“四方会谈”,最终促成作坊搬迁,实现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”。
该机制运行以来,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,调解成功率达98%。社区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“商户睦邻公约”,组织网格员每周五开展“矛盾排查日”和安全生产排查活动,并发挥政协委员工作室作用,联合法院打造“无讼e站”,采用“法官远程指导+调解员现场调解”模式成功化解矛盾26件,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,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。
从露天银幕前的欢声笑语,到困难老人家中热气腾腾的馅饼;从异地养老的“同城待遇”,到矛盾纠纷的圆满化解,同心社区用网格服务的“绣花功夫”,织就了基层治理的“锦绣画卷”。在这里,每一个诉求都有回音,每一份关怀都落到实处,每一处细节都彰显温度,真正实现了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的治理初心,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、最安心的幸福港湾。
上一篇:郑集镇隆重举行秋季新兵欢送仪式[ 09-15 ] 下一篇:仁和集镇团委:科普启智,点亮青少年科学新光芒[ 09-16 ]
主办单位: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 承办:天长市党员教育中心 皖ICP备0700665号 联系电话:0550-7770830 邮箱:tcxfw2012@163.com
技术支持:安徽网狐科技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