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郑集镇积极探索创新,将道德评议会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力抓手,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乡村文明注入了新活力。
一、组建评议队伍,完善制度体系
为确保道德评议会有效运行,郑集镇迅速行动,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会长,村两委干部、党员代表、群众代表、乡贤能人等为成员的道德评议会。这些成员来自不同群体,具有广泛的代表性,能够充分反映村民的心声。同时,制定了详细的制度章程,明确了道德评议会的职责、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。在此基础上,各村还探索建立了“村民建议-评议会代表提议-村两委商议-群众评议”的民主协商程序,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。喜事新办、移风易俗、崇德向善等内容被纳入其中,明确了具体评议项目,将身边好人、文明家庭、人居环境整治、邻里纠纷等纳入评议范围,为破除陈规陋习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二、开展真评实议,树立先进典型
道德评议会与新时代文明实践、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,通过“他人推荐+个人自荐+组织推荐+道德评议”等方式,自下而上、层层推荐、集中评议,广泛开展“天长好人”“文明家庭”“美丽庭院”“好婆婆好媳妇”等系列评选活动。在评议过程中,评议会成员深入走访,了解村民的实际情况,依据客观事实进行评议。
比如,在川桥村,村民李大爷家孙子结婚,原本打算大摆宴席50桌,还准备请乐队、租豪华婚车,预估花费超过10万元。道德评议会得知后,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。评议会成员老张结合村里之前几户简办婚礼的案例,耐心劝说李大爷:“现在倡导移风易俗,咱们村里好多年轻人结婚,就请些亲戚朋友聚一聚,既热闹又不铺张,大家都觉得挺好。” 经过一番劝说,李大爷转变了想法,将宴席缩减到20桌,取消了豪华婚车和乐队,婚礼花费减少了一半多。这场婚礼不仅得到了村民的称赞,还成为村里移风易俗的典型案例。
近年来,郑集镇评选出“天长好人”3名、“文明家庭”8户、“文明实践示范户”13户、“美丽庭院”6户。这些先进典型成为村民学习的榜样,激励着更多人向道德模范看齐,营造了家庭和睦、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。
三、加强宣传推广,弘扬文明新风
为了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,郑集镇统筹线上线下、内宣外宣阵地资源。在线上,利用村级网格微信群、电子屏播放道德评议会的工作动态、先进典型事迹。线下通过村广播“大喇叭”定时播报道德模范故事,在镇村等人流密集处设置移风易俗宣传栏8个,开展宣传活动。此外,镇里还组建了文艺宣传队,将移风易俗内容编成快板,制作播放移风易俗主题宣传视频——《文明新风唱不尽》。每年春节前夕,组织对“道德模范”“身边好人”等进行走访慰问,让有德者更有得。
同时,将道德评议会与“红黑榜”相结合,村民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评选“道德模范”与“不文明现象”,分别张贴在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的红榜和黑榜上。在施庄村,村民王大妈和邻居因为宅基地边界问题产生纠纷,双方争吵不断,甚至差点动手。道德评议会接到反映后,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解。评议会成员多次到现场查看,了解事情原委,召集双方进行评议。在评议会上,大家依据村规民约和公平原则,耐心劝说两人,最终双方达成和解,重新划定了宅基地边界,握手言和。这件事被列入“红黑榜”的调解成功案例进行宣传,让村民们看到了道德评议会解决问题的能力,也增强了大家遵守村规民约的意识。这种方式形成了“群众推荐模范,模范引领群众”的良性循环,让文明新风在乡村生根发芽。
如今,在郑集镇,道德评议会的作用日益凸显。大办婚丧、铺张浪费、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得到有效整治,村民的道德素质显著提高,乡村文明焕发出新的气象。下一步,郑集镇将持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不断完善道德评议会工作机制,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做法,让道德评议温润人心,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强大的内生动力。
(来源:郑集镇 张孝赟)
上一篇:书香润诚·青春筑信——郑集镇团委举办诚信主题读书分享会[ 06-30 ] 下一篇:郑集镇:乡音传新声, 思政润沃土 ,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图景[ 07-08 ]
主办单位: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 承办:天长市党员教育中心 皖ICP备0700665号 联系电话:0550-7770830 邮箱:tcxfw2012@163.com
技术支持:安徽网狐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224号